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
当你看过Tank Girl或Batman Forever之类的胡闹电影之后,这个问题恐怕会摸黑钻进你的口袋——如果里面还剩点钱的话。不用说你也知道,这些电影就是为了票房拍的,这些所谓的电影音乐也正是为随后的原声大碟所准备,有时候,实在烩不进电影,像Seal的Kiss From A Rose那样直接傍上原声大碟,也是情理之中。默片是没有人看的,所以电影音乐的一个原则就是;有声音总比没声音好。它的应用极限在于:在任何可能的地方加上可能赚钱的流行音乐。Mission:Impossible在主人公聊天的座椅旁放了一台收音机,它正巧在播放The Cranberries,而《零点爆破》则让那小子喝得摇摇晃晃,一边唱“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一边造炸弹!这一类电影的原声大碟当然比Ture Lies一类好卖多了,因为后者弄了一大堆贴胸毛的管弦尔。老实说,我还看过一部以枪战和做爱为主要镜头的色情电影,那里面整首整首地轰鸣着Punk、Grunge、Grindcore、Industrial Metal和其他地下音乐。它们需要音乐吗?当然!为了你口袋里剩下的钱。如果有一位称职的音乐编辑,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还能被一小节一小节配合上画面的节奏,否则,天知道你是来看电影还是来听歌? 如果说到古典配乐,在好莱坞你会看到最糟糕的情况,没完没了的气势磅礴、瓦格纳、匈牙利舞曲、百老汇版本的《大花轿》,夜路上躺着萨克斯的练习曲,沙漠里飘起交响诗,到接吻的时候却换成了荡气回肠的节奏布鲁斯……这些套路其实跟我们这边没什么区别,强奸犯出现、鬼子进村、连长中弹、厂长彻夜失眠,还有小河边喜悦羞涩的求爱……简直烦死了,如果不是电影画面需要它来画蛇添足,谁肯浪费时间去听?“大调式唤起愉悦感和英雄主义;小调式唤起忧愁哀伤,预示灾难临头……而6/8拍的节奏则表示爱情”(R.S.布朗,引自《世界电影》1996、6、P、31)我还要添上一句:让女主角侧对镜头唱一首用电容话筒精心录制的美声化民歌,既可以代表生活美好脆弱的一面,又可以拯救作曲系教授们制造的听觉裹脚布——这是我们这边的发明。它们需要音乐吧?当然,因为从二十年代开始,电影和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就已指腹为婚,背叛,就意味着失去官方艺术组织(这边)的友善和中产阶级(那边)的票房。而更重要的,是为电影写命题作文显得俗气,艺术瞧不上电影音乐,电影导演也不觉得配乐还能严肃到哪里去,他只需要庸才。 改变了商业电影纯音乐配乐的名声的,是Vangelis 的Chariats of Fire。通过雅尼,我们已经了解到这种电子化古典音乐或者古典化电子音乐的媚力,New Age就是既可以为画面煽情,又可以出唱片卖钱的传统势力。当然,你很难说谁不需要它,商业电影、娱乐大众、音乐马戏本来就是三位一体的,难道你想在黛米.摩尔脱衣服的时候品尝《春之祭》吗? 创新的电影配创新的音乐,例如Sliver,古板的电影配古板的音乐,例如《鸦片战争》,廉价的电影配廉价的音乐,例如以前的香港古装武打片,这大概是不错的,因为从镜头、色调到音乐,这一切都与导演的智商和口味有关。但是好电影未必就有好配乐,好音乐未必就有好电影来配,这要看导演与音乐家的合作情况,要看导演对音乐的了解程度——《第五元素》尽管陈旧俗套,但音乐(还有造型)却实在未来主义得到位,又工业、又迷幻,有的是遥远时代的陌生色彩;而Trainspotting看得人血流加速、四肢冰凉,音乐却很是塞了些与电唱机、汽车刮雨器、西装、信用卡、洗衣机为伍的主流Techno。 无论是古典音乐作曲家还是流行歌手都曾为电影专门创作音乐,它们从没头没尾的片段到有完整结构的作品,不一而足。而现成的,从柴可夫斯基到Pearl Jam,也都曾被摘选挪用。每个人都坚信,没有音乐,电影是活不成的,但无论是作曲者还是音乐编辑,他们都很少想过,这是为了维护习惯,还是出于对电影艺术的尊重?作为创作群的一员,恐怕每个人都只能努力做得与整体合谐——不管这是个什么样的整体。看来,重要的还是得有人同时站在视觉和听觉两只船上,才能让两者血肉交融,他的高度决定了整体的高度。我说的不是导演,我在说我们,看电影的人是否明白,电影究竟需不需要音乐?Sliver很浅,但是却有美妙的光影、节奏和与之相映的The Cross of Changes(Enigma);如果你不在乎这个,就去看《黄飞鸿》好了,一曲《男儿当自强》可以有一千零一种变奏和改头换面! Vidio Art(视像艺术)和音乐电影的兴起,似乎又间接复苏了严肃的电影音乐观念。六十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主题曲配乐,已经越来越纵容电影音乐(歌曲)反客为主,电影音乐越来越不抽象。再加上解说员式的配乐,电影似乎主动放弃了听觉这一部分的领地。为探讨新艺术形式,人们打破了材料的限制,创造出Vidio Art;为重视和推销音乐,人们发明了MTV。这些新的、声像合一的东西不断提醒电影和它的观众;电影不光是让人看的。所有那些对视觉图像有抽象理解能力的作曲家,我以为可以不辱没艺术二字。这些人中,有电子乐大师Brian Eno,有中音萨克斯演奏家、后现代音乐大师John Zorn,有日本的电子噪音实验者大友良英,有坂本龙一和吕克.戈达尔的战友Bill Laswell,也有迷恋古怪音效的地下摇滚教父Sonic Youth,从一首标题音乐的片段到合成器制造的非自然音效,他们一概视之为:声音。当声音和画面相加的时候,只有傻瓜才会认为它们该相互诠释,从《德克萨斯的巴黎》到《蓝色》,从德州的布鲁斯吉他到交响乐,我们忍受了多少污蔑般的误读? 在Living Las Vigas令人心碎的晕眩爵士乐之后,把以上描述的理想境界推到极致,我们就看到了大卫.林奇执导的Lost Highway,如果说他的Wild Heart还有些对观众理解力的期待,那么Lost Highway就干脆“孤独地飞了”。在这部没有逻辑、故事情节的电影中,充斥着斯蒂芬.金式的庸俗神秘主义、欲望和恐惧的象征、工业文明的可悲倒影、暴力、幻像和他偏爱的神经质人物,而音乐则相应地聚集了安迪.沃霍尔的战友Lou Reed、弄潮儿David Bowie、凄美华丽的噪音烟雾弹Smashing Pumpkins、黑暗中嗜血的舞蹈机器Trent Raznor……TVT这个工业音乐大本营贡献了大量的疯狂爆发的恐惧,4AD则一如既往地用新古典美声勾画无望虚空的人生蜃景。所有那些版权所有的作品,都天衣无缝地溶进了画面:蓝光中奔跑了蒙太奇和工业金属的轰鸣节奏;虚弱空洞的漫游和吉他与音箱间的蜂鸣式反馈;驾驶座上摇得变形的人脸和突然加速的鼓击,接下来黑暗无边的高速公路,和机械快乐的工业舞曲……老实说,这是我看过的电影中,最尊重音乐的一部了。 如果说Lost Highway这样形式至上的作品是好电影,这也并不意味着拥有完整清晰的故事和单纯简洁的配乐就是次品,谁知道呢。反正进了电影的音乐就不该只是音乐自己,好歹,它该和视觉的那一半一起,建筑出更大更丰富的阅读空间来——在那里,意义没有被任何狭隘意图囚禁,它们是自由的。 注释: 1:《坦克女郎》 2:《永远的蝙蝠侠》 3:希尔,歌星 4:《玫瑰之吻》,歌曲 5:《职业特工队》 6:卡百利,爱尔兰乐队,又译小红莓 7:“我仍未发现自己在寻找什么”,U2乐队作品 8:《真实的谎言》 9:朋克、脏式摇滚、死亡金属、工业金属 10:范吉列斯,作曲家 11:《烈火战车》 12:新纪元音乐 13:《迷幻列车》,又译《点串》 14:泰克诺,又译高技术舞曲 15:珍珠酱,乐队 16:《偷窥》 17:《变迁的十字架》(谜),专辑名,乐队名 18:视像艺术 19:布莱安.伊诺 20:约翰.尊 21:比尔.拉斯维尔 22:音速青年,乐队 23:《两颗绝望的心》,又译《远离拉斯维加斯》 24:《妖夜慌踪》 25:《我心狂野》 26:罗.里德 27:大卫.鲍维 28:碎南瓜,乐队 29:特兰兹.莱兹诺 30:TVT,唱片公司 31:4AD,唱片公司 |
后一页 前一页 回目录 回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