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目录 回首页 |
《葡萄牙十四行诗集》是布朗宁夫人在初婚时期献给丈大的一组情诗。它是诗人内心深处生与死、痛苦与挣扎、感激与柔情的交织,记录了爱情火苗的点燃、吹熄、进而复燃为熊熊烈焰的发展过程。 这些诗篇,以感情的真挚高尚而著称。我们要真正鉴赏每一诗篇的丰富内涵,还得从了解她与诗人布朗宁的爱情生活入手。当年诗人布朗宁风华正茂,才情横溢。他懂得生活,也懂得爱情。一天,他打开一本诗集,一读之下就像雷电闪击般大为感动。“我真心诚意地爱你的诗歌,亲爱的芭蕾特小姐。”他写信给这位女作者,并向她求爱。然而当他第一次慕名求访时,发现她是一个被困于温波尔街上一幢阴暗房里的病人,一副瘦小病态的模样,年龄又比自己大6岁,而且还被一位专制的家长严厉地守护着。与这样的病人联姻,能获得什么益处吗?出于同样的顾虑和思考,芭蕾特不得不悲哀地拒绝布朗宁最初的求爱。 但是,爱的火焰一经点燃是难以熄灭的。布朗宁并没有因第一次求婚遭到拒绝而绝望;芭蕾特拿着情书,彻夜不眠,她也情不自禁地爱上这位身强体壮的诗人。他们的通信来访日益频繁,感情日益加深。每当布朗宁前来叩门时,她总是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她不明白自己为何落泪,是迎来了爱情的力量,还是他把春天的阳光带进她的房间。随着布朗宁来访的增多,她重新显出生命的活力。到了第二年春季,她的双腿从被褥中站立起来,跨出病房与布朗宁肩并肩地在阳光下散步。她迎风欢笑,看到了身体康复和爱情幸福的前景。于是,她以极其兴奋和紧张的心情,投身于一次重大的冒险行动,她与布朗宁私奔。 爱情的力量使她产生康复的奇迹。他们从法国南部旅行到比萨,租赁了一套面临比萨斜塔的房间。在这里,从卡拉拉吹来的山风,激起阿尔诺河上的阵阵涟漪。这时,妻子才羞怯地把第一束十四行诗献给了丈夫;布朗宁从她的情诗里,再一次领略了心上人的恋情和苦心。 布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组是一首爱情和死亡拼搏的协奏曲。爱与死的争夺与较量,爱情战胜死亡,成了诗歌的主旋律。在上述第一首诗里,作者以古希腊忒奥克利托斯的诗歌来反映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女性的青春年华本应甜蜜地度过,然而,忧郁哀愁的岁月却使她悲伤。正当她悲哀哭泣之际,突然从她背后伸来有力的双手,紧紧地揪住她的头发,不管她怎样挣扎。她猜想这准是“死”,但银钟般的声音回答的却是“爱”。 在第二首诗里,透露出诗人接受爱情的曲折过程。当初,她在求爱者面前退缩,但内心深处又感到阵阵辛酸。她捧着沉重的一颗心,像当年希腊女儿捧着那坛尸灰瓮,将尸灰倾倒在恋人的脚边。要是他一脚踩灭那惨淡的火烬,也许更好。但恋人却厮守身旁,等候着春风使死灰复燃。她又担心爱情的火焰会烧毁恋人的金发。“你可别靠近,站远点儿吧,请!”这诗行凝聚着诗人深沉的思绪,真挚的情怀。 爱情给这位残疾的女性带来新生和希望,爱情也给诗歌创作带来生命和力量。在第三首诗里,布朗宁夫人根据自身的深切体验,运用层层比喻,阐明爱就是真正的美,有彼此接受的价值;爱就是火,能使忧愁的脸上放出光辉;爱是上帝,上帝接收了爱,又将爱回赐给人类;爱是生命和力量,它能转化为创造力,使濒于绝境的女作家起死回生,妙笔生花。由此可见,爱之光,透过陋质,转化为创造力。这一艺术的方程式,既是女诗人自身的一种体验,也是对爱情魔力的一曲颂歌,更是她的生活历程的寓意概括。 意大利是十四行诗的发源地,布朗宁夫人的这束情诗,大多数是在意大利写成的。作者继承井发展了彼得拉克的艺术传统,讲究诗作的构思和布局,写出层次和深度;不仅格律严谨,而且能展现出一种思想感情流变递进的过程。每当诗篇的结尾,正是思绪的高潮。掩卷思索,回味无穷。 |
回目录 回首页 |